什么壶名最早,什么壶名最响?无疑是供春壶,也叫供春树瘿壶。
供春壶最早,但她并不老。她比起龙蛋壶、印方壶、小圆壶等等年轻多了,供春壶满打满算也不过是百岁老人。
供春壶最响,但她响的底气不足,响的是历史的误会!
经典的紫砂著作都讲文献记载最早的壶名是“供春”。明代《阳羡茗壶系》的原文是:“正始”一节,在介绍供春学制壶的经历之后说:“今传世者,栗色,如古金铁,敦庞周正,允神明垂则矣……见时大彬所仿,则刻供春二字……”此“供春”壶名的由来。
周高起的《阳羡茗壶系》作于明代未年,其后数百年人们只见到这段文字,而没有见到“实物”。直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,宜兴名人储南强在苏州买到了“供春树瘿壶”,并建造了专门收藏“供春壶”的“春归阁”,传为佳话。
1949年之后,储南强先生把这唯一的一把“供春壶”献给了国家,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。由此,供春壶和壶名成为“文献记载最早”,紫砂壶最响的壶名。
供春学制壶,供春壶、供春树瘿壶,从周高起的《阳羡茗壶系》的1644年起,到2003年台湾学者徐鳌润作《供春壶史初考》,终使近400年的传说恢复了历史本来的面貌。早在储南强先生收藏到“供春壶”时,就不断有人质疑,就是那把“树瘿壶”进了中国历史博物馆,50余年来,怀疑声、探讨文一直没有断。台湾徐鳌润先生在梳理宜兴名门吴仕家谱中有了重大发现,并写出系列考证文章,以扎实的史料揭示出在明代正德3年(1508),不是书童供春,而是文人吴仕像陈曼生设计“十八式”一样,创作了“供春壶式”;不是在金沙寺,而是在大潮山福源寺,吴仕为母守孝时创作的历史真面目。
徐鳌润先生还考证出那所谓的“供春树瘿壶”是民国初期的黄玉麟创作的。
当代紫砂名家潘持平先生对我说:“经他手过过的黄玉麟的’供春壶’,就有15把之多。”
至此,可以说供春学制壶的传说有了句号。
台湾徐鳌润先生考证出吴仕设计出“供春式”,这“供春式”有几式,是哪几式?徐鳌润先生的《论文集》中没有涉及,我学着作了些研究,从文献和史实中找到了“供春壶式”所属的二个老壶名:龙蛋壶、龙带壶、印方(印包)壶。而所谓最早的“供春树瘿壶”还没有文献与史料的依据,证明其属于“供春式”。
史实已经清楚,“供春树瘿壶”虽不是明代的作品,但毕竟它是名家名作,同时也有了“百岁”之寿,有了广泛的影响,有了丰富的联想,有了历史的积淀,我以为还应该把它列入“老壶名”,只是应该把它“不是供春式的供春壶”的身份说清楚。
壶名:供春壶、供春树瘿壶。
作者:黄玉麟作于清末。
杨世明于《门外读陶居》
2010年8月1日星期日